欢迎访问江西省袁惠渠工程管理局!

如何补齐灌区人员人才紧缺的短板 李振华

来源:未知作者:李振华时间:2019-07-29
建管科 办公室 第四管理段 信息中心 维养中心 水资源科 第五管理段 监察室 人事科 计财科 第二管理段 后勤服务中心 局属公司 后勤中心 维养公司 局办公室 局后勤中心 中国水利网 省水利厅 省袁管局 人事处 局建管科

 

 

如何补齐灌区人员人才紧缺的短板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专题调研

 

领衔领导:李振华

参加科室:人事科、各基层管理段

调研时间:2019年7月

 

按照“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要求,结合自身分管工作实际和调研提纲,对袁惠渠灌区人员人才的状况进行了深入调研分析。人是一切的决定力量。人才是现代社会最宝贵的资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人才是兴国之本、富民之基、发展之源。国家如此,民族如此,单位亦是如此。因此,必须牢固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把各方面优秀人才吸引过来、凝聚起来,为推动灌区可持续健康发展贡献聪明才智。

一、袁惠渠灌区人员人才现状

根据“三定”方案,袁管局作为省水利厅管理的正处级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定员112名,其中全额拨款事业编制58名,自收自支事业编制54名。核定局内设机构9个:办公室、人事科(党办)、监察室、计划财务科、建设与管理科(防汛抗旱办公室)、技术室、水资源管理科、信息化中心、后勤服务中心;下设机构8个:养护维修中心、第一管理段、第二管理段、第三管理段、第四管理段、第五管理段、第六管理段、第七管理段。核定局领导职数:局长1名、副局长4名,正科级17名、副科级20名。目前全局在编在职人员92名,其中:全额拨款事业编制40名、自收自支事业编制46名,其他人员6名(2名人事代理人员,4名合同工)。局领导配备为局长1名,副局长3,正科级干部8名,副科级干部10名。

二、袁惠渠灌区人员人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空编“多”。全局编制112名,实际在编86名,空编26名。在编人员不足,不仅严重影响灌区工作开展,而且附生出许多问题。如,由于全额拨款事业编制空缺,一方面省财政拨付的“吃饭”经费不能按人头足额到位,另一方面需要花钱聘用编外人员来解决“有人干事”的问题,一减一增,给原本捉襟见肘的经济状况造成很大的压力。造成空编“多”的原因有二:一是受招聘政策影响。近年来,因政府机构改革,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被多次叫停,单位虽有公开招聘人员的主客观需求,但也只能“望人兴叹”。二是受自身条件限制。2013年我局上划厅管前,单位“穷”,吸引不了人,曾屡次发布公开招聘,然报考者寥寥。另加之平台小,难以留住人。2012年公开招聘了1名本科生,次年就因考上公务员离职;2016年好不容易公开招聘了2名研究生和4名本科学历人才,但2年时间内就有1名研究生报考了公务员,1名本科生调离,现仅存4人在局工作。

(二)年龄“老”。全局在编人员86名,35岁以下年轻同志仅7名,占总人数的8%;36-40岁仅8人,占总人数的9.2%;41-50岁34人,占总人数39.5%;51-60岁38人,占总人数的43.7%,人员老龄化十分严重。究期原因,一是趋同大势。袁惠渠灌区1959年建成投入运行至今60周年,伴随着共和国的脚步一同成长,与当今社会一样,面临着单位人口不断自然老化问题。二是人员引进缺乏科学规划。在单位成立到现在这段漫长的时间内,人员招聘引进普遍存在随意性,缺乏计划性。特别是在单位成立之初,人员需求集中,短期内多次出现大批量招工。批量进必然导致批量退。目前50岁以上人员已经占了大头。未来5年,全局将退休23人。

(三)学历“低”。全局高中及以下学历24名,占总人数的27.9%;中专学历18名,占总人数的20.9%;专科学历24名,占总人数的27.9%;本科学历20名,占总人数的23.2%;研究生学历2名,占总人数的2.3%。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在职人员中存在较多“袁二代”,他们均为顶替父辈到灌区工作,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对这类人员的学历素质几乎没有设置门槛。二是在单位归属地方管理期间,被动安置了一大批特困家庭、零就业家庭子女就业,还有部分退伍安置人员,这部分人员普遍学历不高。三是后期大专院校毕业生难招进。长此以往,造成单位人员学历“低”。

(四)专技“少”。在全局人员中,具有专业技术职称人员仅有16名,其中高级职称4名、中级职称7名、初级职称5名,专业技术人员仅占总人数的18.6%,这与一个厅管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现实需求极不配套。“进口”不畅、自身培养不力是专技人员少的两个主要原因。

三、解决灌区人员人才短缺问题的对策建议

如果修长城,人才是基石;如果建大厦,人才是栋梁。无论干什么事业,人才都是成功的保障。灌区要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必须高度重视人才。那么,如何才能破解灌区人才短缺的难题呢?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找寻答案。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不同会议上强调了人才的重要性,把人才强国发展战略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我们要结合实际深入学习领会,以对党、对灌区事业发展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做好灌区人员人才工作。

(一)重在“引”,抢占灌区发展高地。必须牢固树立“抓人才就是抓发展,抓发展首先要抓人才”的理念,不断研究“引才之道”。一是争取政策,谋长远之计。要在厅人事部门的精心指导下,按照《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有计划、有步骤的实施人员公开招聘,既要满足单位用人现实需求,又要兼顾灌区长远发展利益,坚决防止扎堆招聘,坚决防止只管现在,不管将来。确保让灌区持续的补充新鲜血液,实现良性的新陈代谢,逐步解决和消化编制“空”、年龄“老”的问题。二是拓宽渠道,解当前燃眉之急。要学习借鉴兄弟单位成功经验,因地制宜,当前受公开招聘政策影响,积极拓宽人事代理和社会招聘的方式,加快人才引进,解决当前人员荒、人才荒的问题。

(二)意在“带”,创新人员人才教育培养机制。科学的人才培养机制是造就人才成长的沃土,是催生人才辈出的动力,也是调动各类人才充分发挥作用的根本。一是培养好现有人员人才。根据不同类别、不同层次人员人才的特点,采取以老带新、组织培训、学习交流等“走出去”多种方式,不断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实践能力。二是培养好未来人才。注重加强青年干部培养培训,把岗位锻炼充当磨刀石,让青年干部更多的承担急难险阻任务,在实践中接受锻炼,培养灌区事业后来人。三是培养好实用人才。加快与省内高校(专业技术专长)战略合作,实现我局与院校实地实训与教育教学优势互补。通过“引进来”借鸡孵蛋,强化专业培训,全面提升灌区干部职工学历。

(三)贵在“用”,用好用活现有人才。一要有视才的慧眼,善于发现千里马,用好千里马,提供事业平台,让千里马有更多的腾飞空间。二要有用才的度量,避人之短,用人所长,努力解决人才“人岗”不相适,难以“尽其用”的问题。三要有用才的谋略。逐步建立完善用人机制,改革绩效分配、目标考核制度,创新选拔聘用方式,拓宽选拔视野,不唯学历、不唯身份、不唯资历,大力推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四)实在“激”,搅动一池春水。要让“牛”干好活,就要让“牛”吃上更多的“草”。在灌区工作实践中,要鼓励人才成就事业,保障享有相应的地位和经济待遇,创造宽容、和谐工作环境,提高工资福利待遇,在灌区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以此稳住人才,吸引人才。让全局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为灌区发展事业更加出彩谱写华美篇章。